期待优秀童书点亮孩子心灵灯盏心得体会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向西部十二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部分小学和幼儿园赠送了一批《中华是我家》优秀童谣图书,为广大少年儿童送去了一份节日礼物。自2009年以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妇联连续开展了五届优秀童谣征集推广活动,并将征集的优秀童谣汇编成《中华是我家》图书,受到广大幼儿园、小学师生的欢迎。
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对于孩子们来说,这理应是喜庆的日子。而对于大人们来说,如何才能够帮助孩子们构筑属于他们的心灵世界,显得极其重要。由此可说,与其让六一沉浸在各种娱乐活动的海洋中,不如给孩子们送去“精神粮食”,帮助他们的心灵成长。这次《中华是我家》优秀童谣图书的赠送,似乎就是这样的过程。通过图书赠送,不仅让儿童节过得更加有意义,也能够让孩子们对于中华优秀文化有了初步认识,从而在“爱国”和“爱家”的理念上有着“捷足先登”的优势。当然,唯有“优秀童书”才能够有着如此效应,否则,良莠不齐的童书市场甚至可能会玷污孩子的心灵。
那么,“优秀童书”到底应该如何产生呢?这其实回答了文艺繁荣的话题。即如何才能够不让童书撰写全部依靠市场来决定。透视中国童书市场,不可否定产生了像杨红樱、郑渊洁这样的童话大家,他们的图书能够对于孩子的心灵世界带来积极的影响,“皮皮鲁”和“鲁西西”等经典形象也曾经影响着一代人。同时,在童书市场也有着很多“三无”产品,它们往往打着童书的幌子,内容上却往往是“少儿不宜”的筹码,它们之所以如此不过就是为了迎合市场,仅仅是为了获得极高的经济利益罢了。然而,如此童书却对于青少年的心灵世界造成极大伤害,非但不能够点亮心灵灯盏,更是有可能将心灵灯盏熄灭。
由此可见,“优秀童书”并非那么自然而然能够产生。一方面,在撰写的过程中,需要有着充分的引导机制,鼓励更多优秀童书的出现,对于优秀童书可以采取鼓励措施,引导更多的人产出更多的作品;另外一方面,在市场准入机制上,对于童书的审查不能够停息,甚至需要提高标准,只有如此,对于那些违反出版条例的人们才能够进行打击,让其不敢也不愿意进行这样的违法出版。而打击力度上,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成本和收益的关系。对于那些不法出版商来说,他们往往重视的就是利益,如果惩罚的成本太低,他们非但不会收敛,反而会更加有恃无恐。所以,打击非法出版童书的行为唯有让违法成本无限度提升。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人类的希望,他们犹如花朵一样含苞未放。而心灵的滋养,也能够助力他们精神世界的提升。童书、童谣,这样的内容里,我们期待着更多优秀作品问世,能够为青少年的未来点亮希望灯盏。而对于我们整个国家的心智成长来说,只有通过更多的优秀少儿作品,才能够催生更多文明花朵的绽放。更为重要的是,当我们将越多的工作做在前头的时候,后续的工作将会变得轻车熟路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