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卧虎藏龙》有感精选3篇
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自2001年上映以来,它的成本是一千七百万。在美国的票房达到了一亿两千八百万,占总票房60%,美国以外票房是八千五百万占总票房40%,总票房是两亿一千三百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后感,欢迎阅读。
观《卧虎藏龙》有感一其实去年就已看过此片,而写影评的冲动则是现在才有,原因是最近看了八年前的第73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的盛况,在看的过程中心里充满了自豪感。这部华语片囊括最佳影片等十项提名,最终获得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最佳配乐、最佳美术指导四项大奖,着实让我们中国人感到骄傲。二十年前也有一部中国电影《末代皇帝》在奥斯卡颁奖礼上出尽风头,获得了最佳影片在内的九项大奖,可是上台领奖的全是外国人,哪有自豪可言,而现在看到李安、叶锦添他们手捧小金人,他们可真是为中国电影人争了口气。《卧虎藏龙》在国际上受到如此大的肯定,将华语电影带入一个口碑上的新境界。
去年我就是冲着这电影在国际上获奖无数的名声来观赏它的,可是看完后我觉得有点失望,它并没有什么魅力啊,好象一团流水帐,怎么就能拿最佳外语片奖呀!姐姐也说看了之后觉得没什么,但她说也许我们只能看到肤浅的层面,所以欣赏不了它。果真如此,前些天再将此片完完整整看一遍,在已了解剧情的基础上,细细品味它的魅力,觉得它真的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电影,最佳外语片不是浪得虚名。
《卧虎藏龙》是一部形式和内容能达到统一的佳片,所谓形式,是指它的场面、音乐 ……此处隐藏2614个字…… 观《卧虎藏龙》有感三
《卧虎藏龙》是一个经典的东方悲剧,那些武功与浪漫,那些侠肠和反叛,都只是为了让这个悲剧令人更加痛心,就象《大话西游》里紫霞留在至尊宝心底的那滴眼泪,就象《花样年华》结尾的擦肩而过。
罗小虎,而不是李慕白,永远是让人最向往的一角,一个流氓无产者(原谅我如此尖刻的阶级分析),才有机会,有资格,有勇气做他自己,追求他的所爱。可惜,到今天,我们中的绝大多数已经再没有做一个流氓无产者的机会了。
玉蛟龙象至尊宝,反叛过,抗争过,而后放弃;她也象紫霞,憧憬过,追求过,最后死去。但是,她更象我们中的很多人,不过玉蛟龙已经不在了。心诚则灵,多么无奈的希望,多么被动的追求。
李慕白那样的侠客,虽然懂得侠士是虚名,虽然从来不会走错一步,但是如果情感可以分胜负的话,他在一开始就输了。
俞秀莲是玉蛟龙自由梦想的真正粉碎者,她有感情,也并不迂腐,但是,她的遭遇本身就足以摧毁一个小姑娘想逃离礼教束缚的全部幻想和希望。每一个善良的传统礼教的受害者都会造就更多新的受害者,即使他们从来没有主动这样做——今天仍然是这样。
艺术的功能和目的也许只是展现与表达,甚至审美都只是副产物,更不用说解答了。所以,我想故事的作者无意怂恿你我去砸烂那些枷锁,而我也同样没有办法告诉你,如何去冲破那些束缚。面对那些精心设计的礼教圈套,面对那些铺天盖地的舆论压力,面对那些我们看不到的永远盯着我们的眼睛,或者面对那只冷漠迟缓的历史巨象,个体的确是如此的藐小,即使大英雄,也象蚂蚁一样;人性也的确如此的苍白,即使刺破胸膛,流出来最热的热血,也会很快的冷却,风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