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节研讨课的观后感

时间:2024-05-09 20:36:25
两节研讨课的观后感

两节研讨课的观后感

很久以前,在一位网友的博客中曾经留下评论她的句话,我以为自己是读懂了她的诗。谁知到第二天晚上再去看的时候,却发现在我的评论下面,我竟然对我提出了批评,说我歪曲了他写诗的心境和缘由。

有这件事,我也感觉到了作者写某一篇文章,必定有他的愿意,如果我们歪曲了他的意思的话,往往就是对作者的不恭。就好像现在的电视剧拍摄,必定要聘请原作者或有关的人作为顾问,这样在一些问题上就不会出错,同时也能表达对作者的尊敬,对别人成果的尊重。

作为老师,我们引领学习的一篇文章无不是包含着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编者的意图。作者的意图,当然是自己的情感、写作北京使然,编者的意图则一定是本篇文章在某一方面见长,是我们进行语文学习,达成学生三维目标,以及语文素养的很好载体。

那么,要想组织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我们就必须要研究教材,把教材中作者的情感,以及编者的意图深刻领会清楚,这样才能真正将语文的训练点捕捉到位。研读教材需要明确以下思路:

一、通读教材,了解教材讲了什么

在新接触到教材时,教师首先要将教材通读一遍。通读教材不仅指本课教材,还要包括单元教材。大致了解本单元所有课文,感知每篇文章的侧重点及不同点。接着通读本篇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是通过什么方法讲的,这一内容往往包括在教学参考书的教学简析里。教材简析里还简单列举了本课基本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也是我们要进行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因为它承载着编者的意图,是我们进行有效语文教学的着眼点。除了掌握必要的策略外,还要认真阅读本课的教学目标,并结合本班的学生实际,初步设计出本课教学的目标来,为整个课堂教学设计树立一个航向。

二、依据目标,设计有效课堂教学

目标是一节课要达到最终目的,目标让教师的教和学生学都有了方向。所以目标的确立一定要科学合理。所谓的科学合理,即要站在学段的基础上,站在语文学习的本质上,站立在课后问题的理解上。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理解后,确定出来学习目标,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好的教学目标,马上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勾起听课者的好奇与期待。

目标一旦定出,所有的教学设计就要围绕它来说。与目标有关的教学环节就是有效的,与目标有关的语言就是适当的,与目标有关的评价就是恰当的,反之,就是低效的。

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往往不是一帆风顺,这就是教学重难点的出现与处理了。有经验的教师,或者是优秀的教师,他们在重难点的处理和解决上往往有独到之处,能用四两拨千斤的功力,让学生不一步步地获得知识与真理,产生学习的幸福体验和成功喜悦。

每篇文章的课后题往往是我们教学目标之一,对他的理解、认识和运用程度,往往决定着我们该引导孩子步向什么方向。因此它也是我们研读教材的重点所在,可以说大多课后题的解决过程就是我们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语文学习的目标所在。

三、所依据文本,探讨语文学习本质

谓语文学习的本质,就是透过语言文字,我们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上要获得什么。小学一二年级是识字写字为重点,三四年级是段的训练为重点,五六年级则是篇的训练为主。在各个学段中,语文学习方法、文章写法的渗透都是不断螺旋上升的,教师要巧借每篇文章,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语言文字训练,从而彰显语文本色,让学生的语言和情感的发展比翼双飞,使得语文素养的提升在不断的量变中获得质的飞跃。

总之,研读语文教材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需,是指导学生有效学习语文的必需,我们要善于钻研教材,让富有灵性的语文教材点亮学生的语文学习。

《两节研讨课的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