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中秋节优秀作文
在中秋,则是敬贺月亮,喜庆丰收的节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资料,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CNFLA的相关栏目!
童年的中秋节
我比较钟情于苏轼在《永遇乐》里描绘的“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它表述中秋多添了些人世情味,撩起内心对于中秋的那份记忆,融景入情,与我的生活经历更为贴近了些。
农村人除了对春节过的相当隆重之外,其次便是中秋,因为这与庄稼收获有关。从六岁便和母亲开始下地种田,一泻千里的鲁西平原,黄绿层接不穷,一如海浪涌动着希望和激情。我实在不喜欢钻玉米地,矮小的身子还够不到玉米棒,走不好还会把脚迈到某位老人的坟头上,一边祷告,一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跑出如迷宫般的屏障,顾不得汗水,顾不得身上被刺的灼痛,头发上,眉毛上,浑身上下粘满了白色玉米穗屑儿,样子极其狼狈不堪。
那时候,父亲刚师范毕业在离家很远的乡镇教学,大多数时间我是和母亲度过的,白天把玉米摘完,用镰刀割出一条小路,我们把玉米捡拾到地板车上,那夜,月亮着了素白色衣服,周围闪着铭黄的光芒,照亮了我和母亲回家的路途。娘,该是中秋了吧?我询问,她伸伸腰,抬头望着月亮。是呀,回家给我们君超煮豆子,玉米吃。我兴奋的点点头。我又问母亲,娘能多加点糖吗?她回头冲我笑笑,干脆地说能。
紧挨着玉米地旁边就是豆地,农村人种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换些钱或煮了放入罐子里做咸菜吃,配着萝卜居多。这个时节的豆子饱满,一碰如调皮的孩子蹦蹦跳跳的出来,到处都是小东西的影子。母亲轻轻地握住豆柄,迅速的用镰刀把它割下,尔后递给我放在包袱里,接着,母亲叮嘱我弯腰去拣落在地上的豆子,她说,这是小月亮,中秋节夜里,我就这样拥有了繁多的小月亮。
乡下没有煤气,就连烧蜂窝煤也是点着数。母亲把豆子和玉米洗干净,倒入井水,木头在灶堂里霹雳啪啦,霹雳啪啦的声音至今我仍记得清楚,雄雄火光烤着我稚嫩的脸颊,嘴里含着口水。揭开大木头圆锅盖后,满屋子里都是玉米和豆子的香甜气息,母亲试着捏了捏,直到她说熟啦的时候,我才把口水咽到肚子里去,直到成年,我仍然对坚果类的食物情有独钟。
在异乡生活了八年,每过中秋,心里依旧怀恋乡下的暖月清辉,万物静寂,口齿生香。也是这个不算长或短的八年让我一度品尝了人生之团圆的况味,千里之外,清朗月色下,一个游子唱诵着《明月几时有》里的词句,盼望着世间万物和谐美满。
点评:
这是一篇记叙文,作者叙述了自己和与家人度过中秋节的事,叙事完整。文章语言优美,如作者引用苏轼的`诗句,“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给文章增添了文采。结尾处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童年的中秋节
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年的中秋又快到了,看着超市琳琅满目的月饼,不禁思绪万千。会想到我的故乡,生我养我的故乡,那里有我美好童年的回忆。
我觉得在家过传统的中秋节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商店卖的月饼我们叫细月饼,我们全家人都不爱吃,太甜了,甜的发腻,感觉不是在吃饼子,而是在吃糖。我最喜欢妈妈做的月饼了,我们叫粗月饼。每到快到中秋节的时候,妈妈总会打好多月饼,专门做月饼的模子,准备好做月饼的馅子,如核桃、花生、芝麻、白糖、红糖。以前没有烤炉的时候就在自家的火上打月饼。那个月饼才叫香啦。专门为了给月亮上供会打大小不同的月饼。
中秋节是收获的季节,这个时候的瓜果好吃而且多。每到八月十五晚上的时候,我们要在院子里头放一张桌子,上面摆满各种水果,葡萄、苹果、梨,还有煮熟的毛豆,当然不能缺月饼了。
小时候,妈妈说那是给月亮上嫦娥吃的。我们小孩子是不能随便动的。晚上我们一家人会在院子里头吃着月饼和赏月。最大的月饼是团圆月饼,要一家人坐在一起分着吃的。
好多年没有回家过中秋了,不知道故乡的月亮是否和这儿的月亮一样圆和明亮呢。不过还好,有父母亲在身边,妈妈已经准备好了材料,准备为我们打月饼了,在我看来妈妈打的月饼比超市卖的上千元的月饼好吃的多呀。因为妈妈的月饼是真材实料,纯天然粗粮制造,最重要的是月饼里有妈妈深深的爱。